close

上星期五(5/16),四年級邀請到陳峰煙師傅,
到各班介紹布袋戲給小朋友認識,在下也正好一睹大師丰采。



陳師傅已經七十五歲啦,但看起來精神很好,
也很喜歡人家和他照相(完全讓我想起鹿港的吳敦厚師傅 XD)

於是正當他以全台語開始介紹布袋戲的各種角色時,
一邊介紹一邊轉頭向著我說:「老師,你應該從我的右手邊這個角度照才對!」
不禁讓正在準備移動方位的在下,哈哈大笑。

真的是個很可愛的老先生呢!

對於布袋戲的堅持與熱愛,從一些小舉動就可以看出,
而且非常有想要把這項技藝傳承給下一代的熱情。

過程中,其實小朋友聽不大懂老先生的全台語,
因此透過小朋友的發問,還有在下一邊輔助解釋,
另外還有欣賞時,直接的視覺體驗,小朋友都樂翻啦。




師傅讓小朋友排隊體驗操作特殊的布袋戲偶,
最後還讓每個小朋友各拿一個布袋戲偶,練習基本功,
小朋友更是high翻天了........(還有在下這個大小孩也是 XD)
連老師也得玩!(陳師父說的:老師你也來試試看!)



其實我蠻訝異小朋友對於布袋戲的知識的缺乏,但立刻想通了,
「自己的跟小朋友們的童年經驗」其實是「相差甚遠」

童年平日盯著電視上「藏鏡人」還有「素還真」一類的布袋戲,
或是特殊節日在老家市集上看著野台上刀光劍影的現場布袋戲;
另外,還有陪著奶奶看歌仔戲,綠珠樓到唐明皇還有臭頭皇帝,
剛開始也是摸不著頭緒,但是看久了,也別有一番心得與興味,

這些對自己來說再熟悉不過的記憶,
對於現在的小鬼頭們來說,都是遙不可及的一種文化刺激..............

偶爾來一次這樣的經驗,對他們的文化素養提升有幫助嗎?
還是,只是一種速食式的、幾天後就煙消雲散的短暫經驗?

講著講著,話題又生硬了起來,真是壞毛病 XD

這幾天看著霹靂神州,
覺得連布袋戲本身的改變也是很多的,隨著時代的演進,
布袋戲也因著媒介的發展推新,還有創作者的思想改變,
而有了很大的改變,姑且不論改變的原因、好壞,

而我們呢?

是否有正視到改變正在以倍速發生著?
是否能對這樣的改變,表達真切的意見或想法,
並且提醒並期許自己,往更好的未來前進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aioa 的頭像
    laioa

    Iris wants to be a tree.

    lai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